药品配送“零差率”
发布时间: 2009-04-13 【字体: 返回列表

北医股份在社区卫生改革中赢得发展先机

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倡导“人品与药品同重”的经营理念和“先一步胜百步”的经营方针,在社区卫生改革中赢得发展先机。

2006年底,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“政府集中采购、统一配送、零差率销售”的改革正式启动。这是在全国尚无先例的一次改革,涉及着北京市1500万常住人口,2700多个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。通过这一运行机制的改革,要让群众享受到三个方面的实惠:一是保证群众的用药安全,二是保证群众基本医疗的用药需求,三是降低药品价格,也就是从药品出厂到销售实行零差率,取消过去的出厂、批发、零售差价,让利于百姓。

在此次北京市实行社区常用药品‘零差率’改革中,北医股份有幸成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一级配送商,承担了15个区县的药品统一配送任务。起初利润非常少,许多人认为对提高企业的效益没有好处,纯粹是一项民生工程。然而,经过两年多的运作,北医股份在服务社区改革的过程中,不仅获得了10亿元的市场,而且利润有了较大提升。

服务民生助力北医提升竞争力

早在四年前,北医股份陈济生董事长就敏锐地觉察出解决百姓看病难、看病贵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,她认为,传统的经营模式、用药习惯和采购方式将发生根本改变,一场医药流通领域里新的挑战即将全面展开。

当时,很多干部、员工对公司的这一重点工作转移不甚理解,认为是“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”。陈济生分别在干部会议和年度工作会上,把医药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、单一发展存在的风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。通过反复的分析和宣讲,广大干部和业务骨干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,使公司战略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。

当年11月,在北京市政府社区药品配送服务招标中,北医股份凭借规模、质量保证体系、经营管理水平,特别是现代物流技术与信息化、配送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夺得第一名,成为2007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一级药品配送商。

“六大措施”布局社区药品配送

312个品种、923个规格的中标常用药涉及300多家生产企业,其中400多个规格品种是北医股份首营,而从与这些厂家签订配送协议到供货、实行统一配送仅仅有几天的时间。

北医股份面对的是15个区县17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。为了解决社区药品物流配送的问题,他们采取了六大措施:第一,明确这是一项改革的政治任务,不以盈利为目的,必须全力以赴完成。第二,采购部门与各中标生产企业联系,准备3倍以上的库存。第三,做好对社区客户、品种编码、数据的维护,与市卫生局网络信息接口,确保信息畅通、订单传递及时;第四,公司所有外勤人员到15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需求;第五,物流配送中心做好拣选设备、人员、车辆的配送准备;第六,召开14个区县二级配送商协调会。

设立配送周转库缩短药品供应链

然而,由于实行“零差率”,药品平均降价20%以上,使社区百姓对药品的需求激增,15个区县都处于药品供不应求状态,社区的要货量出乎北医股份的意料,仅12月末的一天要货就达到2万余笔。面对重重压力,北医股份董事长陈济生连夜召开各分公司经理会,分析存在问题,找出解决办法。

她一方面向政府荐言献策,在14个区县设立配送周转库,解决药品供应链过长的问题,由北医股份配送整件药品,由各区县二级配送商分别拆零配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,保证供应及时。另一方面改进自身的业务流程,从人员、网络、货源等五个方面保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的药品供应,及时解决磨合时期在配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,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的欢迎。

药品配送“零差率”获可喜成果

在这以后的两年时间里,北医股份不仅圆满完成了社区药品配送任务,而且积极开展社区医生培训工作,先后举办培训会近百场,培训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2万多人次,以专家讲授、内容丰富、贴近社区的特点赢得了社区主管部门和社区医生的广泛好评,也提高了北医股份的品牌影响力。

由于供应及时和服务周到,北医股份在北京15个区县的社区销售总额稳步提高,2008年社区销售额达10.1亿元,比2007年的增长22.7%。客户在巩固原来17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的同时,又增加了1620个农村卫生室。

2008年12月,北医股份与15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新一轮的《药品集中采购购销合同》。

作者:许嘉平

返回顶部